世界肝炎日主题:抗击肝炎,预防先行
7月28日是第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肝炎日的主题是“抗击肝炎,预防先行”, 副标题为“疫苗接种好,铸就健康路”。
2004年10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第一届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其主题是“与你同行(YouHaveCompany)”,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医务界、政府人员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在连续四届“世界肝炎认知日”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的防治。2008年世界肝炎联盟决定在5月19日举行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活动。2010年5月21日,在中国、巴西等国提议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认知日宣传活动定在7月28日,以纪念乙肝病毒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我国肝炎防治情况
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介绍,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重要的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等五种(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其中乙肝的感染率是最高,危害最大。乙肝病情比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据估算,我国现有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约9000万,其中有2800万是慢性乙肝病人,且大部分都是儿童早期感染,对个人的健康、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强调预防乙肝是越早越好。其次危害较大的是丙肝,我国有760万丙肝感染者,近几年来由于检测水平、筛查力度以及报告系统的敏感性增加等原因,报告丙肝病例逐年上升。
“抗击肝炎,预防先行”,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要控制传染病流行,必须要保证高水平的疫苗的接种率,才能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接种疫苗的目的,一方面是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可以防止个体发病,另一方面同时能够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肝炎防治工作,从02年开始就把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13年来主动为2亿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几个数据可以表明我们国家乙肝取得的成效,最新的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2014年最新调查成果,全国1-4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降到了0.32%,与06年0.96%相比下降了66%,5-14岁的青少年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到了0.94%,与06年相比下降了61%,我国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的目标。07年我国把甲肝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也对适龄儿童免费接种,2014年甲肝病例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迄今尚无可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为配合今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有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制作2幅宣传海报。一幅海报展现肝脏形状,肝脏内由多个小图标组成,每个图标均代表着一种传播方式,左侧大的区域包含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右侧区域为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提醒公众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就在身边。另一幅海报展现接种疫苗预防肝炎的情景,接种疫苗产生相应免疫保护屏障,预防肝炎病毒的感染,主要体现疫苗的保护效果,让公众知晓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炎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