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心血管疾病防治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2-04-03 16:27:11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一、冠心病诊断与分类

(一)定义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分类

冠心病常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过程,依据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CCS)。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2.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或慢性缺血综合征(CIS

是一动态变化的疾病过程,指以下3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3. 冠心病有哪些特点?

1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2终身疾病

3可预防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冠心病

以下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即可以使冠心病患病率增加的因素。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降低患病率及死亡率。其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这些因素无法干预,但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可干预的因素有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少、肥胖、高脂血症、血糖异常及高血压。应该积极控制此类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一)性别、年龄

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女性发病率较低,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二)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疾病,考虑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血脂异常是 这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此外,近年已克隆出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关的易感或突变基因200种以上。

(三)吸烟

吸烟可造成心血管病年轻化,使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提前10年。60岁以上吸烟者冠心病相对风险增加2倍,而50岁以下吸烟者冠心病相对风险增加5倍。吸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病风险最高增加7倍,使心脏猝死的相对风险增加3倍以上,是猝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四)饮酒

我国居民饮酒率高,多数研究认为饮酒不利于健康。

(五)不健康膳食

不健康膳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13%38%。膳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可降低15%的冠心病和25%的脑卒中发生风险。限盐补钾可使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3%。膳食中增加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可以降低8%的心肌梗死和7%的冠心病发生风险。

(六)身体活动不足

心脏病发病风险均与身体活动不足有关,总身体活动量与 心血管病死亡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使冠心病患者5年病死率减少21%34%

(七)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者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控制超重和肥胖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 13%39%

(八)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抑郁、焦虑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并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增加。敌意或愤怒等 A 型行为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九)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呈独立的、连续的、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若伴随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则冠心病风险显著升高;血浆LDL-C 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十)糖尿病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关系密切。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不良结局(心血管病死亡、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倍。即使没有糖尿病病史, 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

(十一)高血压

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收缩压(SBP)每升高 20mmHg 或舒张压(DBP)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倍增。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识别

(一)冠心病的典型症状

冠心病的发作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 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有关。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伴有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甚至颈、咽或下颌部的疼痛。

2.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 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发作时,患者  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

4. 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常会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若疼痛程度重,伴有全身冷汗,恶心呕吐,濒死感,甚至晕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二)居民如何识别

出现下面的特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和压痛,并且向左肩部、左上臂放射,一般情况下会持续 35 分钟, 休息以后可自行缓解。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电影时出现胸痛、心悸。5.夜晚睡眠的时候,当枕头低的时候感到胸闷、憋气,高枕卧位后感觉到舒适。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听到高分贝的噪音引起心慌、胸闷。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加速或过缓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