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重点水域哨鼠监测方案
附件:
为进一步健全我国血吸虫病监测能力,提升我国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敏感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寄生虫病所)拟组织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省于2015年血吸虫病传播季节在流行区开展重点水域哨鼠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在春季钉螺调查的基础上,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可疑高危水域开展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监测,及早发现可疑高危环境,防范人畜感染,探索建立血吸虫病高危水域监测方法,完善血吸虫病常规监测体系。
二、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内容:
可疑高危水域的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感染性及感染度。
(二)监测方法:
1.监测范围
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高危水域。
2.选点原则
2.1必要条件(任一):
2.1.1与近5年急感的感染地点水系相通的水域;
2.1.2与近5年发现感染螺的环境相通的水域
2.2优先条件
哨鼠监测点的优先选择原则为:
2.2.1人、畜活动频繁的生产、生活的有螺环境;
2.2.2与居民区或渔船民集散地距离较近(含通江河道)的有螺环境;
2.2.3利用有螺水库进行灌溉的大面积农业生产作业区。
2.2.4国家级或省级监测点附近水域
3.哨鼠监测点设置
拟在符合上述选点原则的水域设置国家级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点52个,其中湖沼型省份每省8个点,山丘型省份每省6个点。重点加强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主要高危水系的哨点监测。由寄生虫病所与各省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共同协商确定哨鼠监测点的设置。
4.监测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和高危感染季节,哨鼠监测时间为6月和9月,每月中旬大汛期两天。采取现场放置哨鼠测定后实验室饲养解剖观察的方法,同时现场记录人畜接触疫水情况。
4.1放置哨鼠
采用鼠笼法测定水体的感染性,每点放置20只小鼠,雌雄各半,称重后(25±3g))分成2笼。每笼间隔10-20米,要求小鼠腹部、四肢以及尾部接触水体。在投放点沿岸拖拽,拖拽范围为投放点上游500m和下游500m,拖拽的时速不得超过3km/hr。每次测定8小时(分2天),每天于10:00~14:00测定4小时。放置哨鼠时,应记录气温、水温及水的流速。现场测定后,观察小鼠丢失情况及死亡情况,做好记录,存活的小鼠带回实验室饲养35天后进行解剖观察。
4.2 哨鼠血清采集
4.2.1仪器耗材
无菌手套、毛线手套、解剖剪、无菌离心管(规格:0.5ml)、普通离心机(规格:24孔管,品牌:sigma、Thermo或国产湘仪等)、移液器(规格:100ul或200ul)、吸头(规格:200ul)、普通冰箱
4.2.2小鼠选取采血
各省挑选2个哨鼠监测点,每个哨鼠监测点选10只小鼠采血,每只体重不低于25g,体征正常,雌雄各半。
4.2.3全血采集
小鼠投放于疫水后14d采取小鼠血液。抓取小鼠的手带毛线手套(图1),另一只手剪去小鼠尾尖约1.5~2mm,移去剪刀,从小鼠尾根挤取全血,滴落在事先准备的无菌离心管中(图2),挤血动作要轻缓,以免溶血或对小鼠造成伤害,单只小鼠取全血200~300ul,过程大概5min;
图1 鼠尾静脉取血操作示范
图2 鼠尾静脉取血操作示范
4.2.4血清离取
将采集的全血37°C恒温箱或室温静置2h,取出放置普通离心机,3000rmp离心10min,用200ul吸头轻轻吸取上层血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记录好编号,放置-20°C冷冻保存,待用。
4.2.5 血清运送
将放置血清的离心管密封于包装袋中,并登记小鼠接触疫水的县名及环境名等信息,置于冰袋中,外用泡沫盒包装,快递至寄生虫病所。
4.3哨鼠解剖方法
由各省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开展哨鼠解剖工作,寄生虫病所随机抽取10%的样本开展质量监测。取感染35天后小鼠(实验室饲养不足35天死亡的老鼠,饲养超过28天也需解剖),采取断髓法处死小鼠,再用镊子将小鼠腹部皮肤提起,用剪刀剪开腹壁,打开腹腔,观察小鼠肝脏有无虫卵沉着引起的肉芽肿;仔细观察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中有无血吸虫成虫,发现成虫,则剪破血管取出放入加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检出所有血吸虫成虫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区别雌、雄虫、雌雄合抱并计数。
4.4人畜活动记录
在进行哨鼠测定的8小时内,做好监测点水域周围的人群疫水接触情况进行登记,以及停靠船只及其活动情况、附近江滩人畜活动情况的记录。
4.5数据录入及整理
在哨鼠解剖后的一周内,各省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将所有数据按寄生虫病所提供的数据库进行录入,整理后报送寄生虫病所。监测数据及GPS定位的监测点地理信息用Google Earth中文网络安装版和Picasa 3.1中文版图片管理软件绘制地图,在各省哨鼠解剖结果上报后1个星期内完成。。
4.6预警和响应
在哨鼠解剖过程中任一监测点发现感染哨鼠,各省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均应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当地血防机构,并发出预警,督促阳性监测点所在地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完成应急响应措施7天后,应对该环境进行再次调查,以评估应急响应措施的效果。
三、质量控制
1. 强化督查指导
按照统一方案的要求开展哨鼠监测工作。省、市技术人员对各地预警监测工作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现场工作,按照责任到人的方式和要求,做好预警监测点的现场看护。
2. 加强技术培训
对参与哨鼠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现场测定时间严格按照每天4小时,连续测2天,总时数不得少于8小时。预警监测所需的实验器材与实验动物由省级血防所购置,哨鼠监测后要集中饲养,统一解剖观察。
3. 严格现场管理
哨鼠放入测定笼后要盖好扎紧,防止哨鼠逃出。鼠笼放入水中测定时,要调节笼体与水面的距离,确保哨鼠四肢和尾巴与水面接触。做好鼠笼固定,防止鼠笼被江水冲走,防止猫和蛇靠近鼠笼损害哨鼠。
4. 哨鼠饲养管理
现场测定结束后及时将哨鼠运回省级血防机构实验室喂养,维护饲养环境和条件,确保哨鼠饲养,避免因哨鼠死亡而影响监测结果。
5.加强哨鼠解剖培训和管理
哨鼠饲养到期应及时解剖,做好实验记录。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负责哨鼠解剖的培训工作,各省血防所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哨鼠解剖工作和原始记录登记等工作,并将原始记录和汇总记录上报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
四、分工与进度
本项监测工作由寄生虫病所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省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负责现场组织工作,具体分工与进度安排见附件1。
五、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郑浩
联系电话:021-54650863
电子邮件:schis_ipd@126.com
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200025
附表
1.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分工与进度
2. 2014年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点基本情况
3. 近年哨鼠监测点行政村血吸虫病疫情基本情况表
4. 哨鼠监测点人畜接触疫水情况记录表
5. 哨鼠解剖原始记录表
6. 哨鼠解剖结果统计表
7. 哨鼠血清采集记录表
8. 哨鼠阳性监测点应急响应措施工作登记表
附表1:
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分工与进度
时 间 | 内容 | 负责 |
5月21-22日 | 监测启动和方案下发 | 寄生虫病所 |
5月23-30日 | 各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预警监测点 | 各省血、寄、地所 |
6月1-10日 | 报送监测点基础资料,每省确定2个点进行鼠血采集,开展省级技术培训 | |
6月11-20日 | 购置器材及哨鼠、开展现场监测 | 寄生虫病所、省及有关市血防所(站) |
6月21日-7月25日 | 哨鼠饲养及解剖观察 | 寄生虫病所、各省血、寄、地所 |
7月25-30日 | 各省报送第一次监测结果、发布第一次预警监测结果和预警地图 | 寄生虫病所及有关省所 |
9月11-20日 | 购置哨鼠、开展现场监测 | 寄生虫病所、省及有关市血防所(站) |
9月21日-10月25日 | 哨鼠饲养及解剖观察 | 寄生虫病所、各省血、寄、地所 |
10月25-30日 | 各省报送第二次监测结果、发布第二次预警监测结果和预警地图 | 寄生虫病所及有关省所 |
10月20-11月10 | 对哨鼠阳性点的措施进行追踪评估 | 寄生虫病所及有关省所 |
11月1-12日 | 完成全年预警监测分析及工作报告 | 寄生虫病所 |
附表2
2015年血吸虫病重点水域哨鼠监测点基本情况 | ||||||||||||||
省名 | 县名 | 乡镇名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监测点编号1 | 距离最近居民点距离(m) | 行政村流行类型2 | 环境类型3 | 经度4 | 纬度4 | 气温5 | 水温5 | 水体流速(m/s)5 | ||
最低 | 最高 | 最低 | 最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哨鼠监测点编号为最近行政村编号,与网络专报系统中行政村编号一致,10位数字组成; | ||||||||||||||
2 行政村流行类型:湖汊亚型=1,洲滩亚型=2,洲垸亚型=3,垸内亚型=4,水网型=5,平坝亚型=6,高山峡谷亚型=7,丘陵亚型=8,其他=9; | ||||||||||||||
3 监测点环境类型:江滩=1;河道=2;码头=3;渔船停泊点=4;运输船停靠点=5;其他=6,并请文字标注类型 | ||||||||||||||
4 经度,纬度:为哨鼠监测点所在地的经纬度,单位为°,保留5位小数点,坐标系采用WGS84; | ||||||||||||||
5 气温、水温、水体流速:为哨鼠投放日监测点的值,其中气温、水温需记录两天投放日的最高值及最低值。 |
附表3
近年哨鼠监测点行政村血吸虫病疫情基本情况表
年份 | 省 | 县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钉螺面积(m2) | 阳性螺面积(m2) | 查出病人数(人) | 常住人口数(人) | 人群感染率(%) | 查出病牛数(头) | 存栏数(头) | 耕牛感染率(%) |
2009 | |||||||||||
2010 | |||||||||||
2011 | |||||||||||
2012 | |||||||||||
2013 |
|
附表4
省 | 县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监测点编号1 | 观察日期2 | 居民接触疫水情况 | 放牧情况 | |||||
观察小时数3 | 人数 | 人员主要类别4 | 接触水体主要方式5 | 观察小时数3 | 家畜 | 牲畜 | |||||
数量 | 类别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哨鼠监测点人畜接触疫水情况记录表
1. 监测点编号为最近行政村编号,与网络专报系统中行政村编号一致,10位数字组成;
2. 日期:日期型字段,填写方式为YYYY-MM-DD,如2012-5-12;
3. 观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保留1位小数点
4. 人员主要类别:按照人数多少最多可选择3项,学生=1,儿童=2,村民=3,渔船民=4,游客=5,其他=6
5. 接触水体方式:游泳=1,戏水=2,洗手脚=3,洗菜=4,洗衣=5,捕鱼=6,钓鱼=7,收种作物=8,修造船=9,其他=10
6. 家畜类别:牛=1,羊=2,猪=3,狗=4,其他=5
附表5
哨鼠解剖原始登记表
监测点编号1: | ||||||||
小鼠投放日期2:第一天 年 月 日 第二天: 年 月 日 | ||||||||
小鼠解剖日期2: 年 月 日 | ||||||||
省 | 县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小鼠编号 | 是否有虫卵肉芽肿3 | 检获成虫 | |||
单雌(条) | 单雄(条) | 合抱(对) | 合计成虫数4 | |||||
实验员签字:
1 监测点编号为最近行政村编号,与网络专报系统中行政村编号一致,10位数字组成;
2 日期:日期型字段,填写方式为YYYY-MM-DD,如2012-5-12;
3 有无虫卵肉芽肿:有=1,无=0
4 合计:合计成虫数=单雄+单雌+合抱×
附表6
哨鼠解剖结果统计表 | ||||||||||||
省 | 县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监测点编号1 | 小鼠投放第一天日期2 | 小鼠解剖日期2 | 投放鼠数(只) | 解剖鼠数(只) | 阳性鼠数(只) | 有虫卵肉芽肿结节鼠数(只) | 检获成虫总数(条) | 最低虫荷数3(条) | 最高虫荷数3(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监测点编号为最近行政村编号,与网络专报系统中行政村编号一致,10位数字组成; | ||||||||||||
2 日期:日期型字段,填写方式为YYYY-MM-DD,如2012-5-12; | ||||||||||||
3 为感染单只鼠中检获成虫的最低值、最高值 |
附表7
哨鼠血清采集记录表
省 | 县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监测点编号1 | 小鼠编号2 | 投放日期2 | 第一次采日期 | 第二次采集日期 | 第三次采集日期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监测点编号为最近行政村编号,与网络专报系统中行政村编号一致,10位数字组成;
2 在小鼠身体涂点为编号:鼠头=1,鼠背中=2,鼠尾根=3,鼠身左(鼠尾对操作者)=4,鼠身右(鼠尾对操作者)=5
附表8
哨鼠阳性监测点应急响应措施工作登记表 | |||||||||||
哨鼠监测点村名 | 水体灭蚴面积(m2) | 查螺面积(hm2) | 查螺框数(框) | 活螺框出现率(%) | 阳性螺平均密度(只/框) | 活螺平均密度(只/框) | 灭螺面积(m2) | 询检人数(人) | 扩大化疗人数(人) | 警示标志数量(处) | 健康教育数量(人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