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工作计划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18-12-24 08:00:00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提出的任务要求。按照省卫生计生委“一体两翼”总体思路,以“健康湖北2030”建设为主线,统筹开展和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把监测做细、评价做深、干预做实、建议做准。加强基层疾控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振兴。按照院中心“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把握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一)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中心作用,完成省卫生计生委健康湖北建设相关任务

加快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加快建立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督导落实机制、监测考核机制,形成健康湖北建设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以健康湖北建设十大行动为支撑,加快形成健康湖北建设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承担相关细则、考核方案的制定,参与组织发动,检查评估等工作。

加快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按照《“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协助省卫生计生委提出健康湖北建设十大行动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基层,加大落实力度。

加快建立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加强健康湖北建设宣传的总体策划、政策发布、典型宣传、深度报导、引导社会合理预期,营造健康湖北建设良好氛围。

在“健康湖北2030”建设的框架内,紧密协同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监测等专业领域,协调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健康促进示范县、国家/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统筹制定相关培训、申报、评估、考核的流程与方案。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湖北评估监测体系

以《“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提出的目标、指标为导向,以市(州)为主体,建立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系列指标在内的健康湖北评估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国家统计数据、专项调查和监测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重点反映各市(州)健康水平状况及健康湖北建设的进展情况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三)围绕健康湖北建设尝试专业工作方式的调整

在健康湖北建设中,统一协调院中心业务工作,整合力量、分工协作。以健康城市、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健康企业创建为契机尝试以人群为对象的工作方式。

(四)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省统筹区域平台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安全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大数据融合应用。积极组织实施一个平台、六大业务应用系统、一个安全体系的“1+6+1”疾控信息化体系建设。统筹新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精神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疾控综合管理与爱国卫生等疾控业务应用系统,改(扩)建传染病、免疫规划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以找准方向、摸清需求、统一方案、分步实施为出发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现有专病系统的对接,探索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和委人口信息平台等大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机制与方法,逐步在基础数据平台上实现融合与共享,并研究探索整个人口健康大信息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疾控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建设湖北疾控信息安全体系。

二、着力增强公共卫生能力,切实履行疾病预防控制与健康促进职能

(一)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全力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加强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和训练,科学制定国家卫生应急队伍、预备役队伍、中毒与核辐射应急队伍的年度工作和训练计划。修订完善国家队应急值守、常态使用等规章制度。做好人员、基地、营房、车辆、物资、设备的管理维护。履行国家及省级卫生应急职责,执行省军区卫勤任务,按上级要求适时开展训练、演练和拉练,保持并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能力。

加强院中心卫生应急准备能力建设,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确保有力、有序、高效、快速处置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自然灾害卫生防病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任务。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及时清点库存物资,继续巩固和创新应急物资储备调动机制与模式,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二)优化防治策略,强化重大和重点疾病防控

艾滋病防控全面贯彻《湖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继续加强艾滋病扩大检测措施,探索创新检测模式,发挥自愿咨询检测优势,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全面推动治疗主体移交医疗机构工作,推广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和提高治疗效果。探索暴露前后药物预防策略,加强综合防治干预措施,试点开展高危人群“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紧抓城市地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农村地区低档暗娼等关键人群,努力破解艾滋病性传播难题。全面落实高校艾滋病疫情通报机制,探索在高校开展“互联网+检测”模式,提高宣传教育与综合干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作用,支持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参与防治工作,有效扩大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落实国家启动实施2030年消除丙型肝炎危害行动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结核病防控为启动实施“中国2035年终结结核病行动”做好相应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结核病“十三五”防治规划中政策与技术措施的落实,做好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全省的推广。紧密结合医改,推广结核病单病种支付政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阳性率。着力做好医防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服务模式,以县为单位结核病临床诊疗业务全部移交定点医院。做好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各环节工作,全面落实患者治疗全过程管理,确保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等重点场所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注重整合和动员其他有关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协同步调,一致推进。

继续加强流感禽流感、霍乱、伤寒/副伤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病、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现场处置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推进和完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下的各业务部门间的监测与合作,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专题调查,布病综合干预试点工作。针对出血热疫情,在摸清高发地区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的基础上,采取防鼠灭鼠、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高发态势。开展布病综合干预和肠道传染病综合试点工作。定期追踪、分析国内外新发、再发传染病疫情和舆情,做好监测与处置的技术储备。

继续强化预防接种管理,继续开展全省专项整治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能力,不断巩固提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试点工作。加强督导培训,做好国家新修订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贯彻实施。协同教育部门,严把“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关口。持续推进麻疹消除、AFP监测等工作。开展和实施免疫效果评价,客观反映人群免疫水平,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继续做好第一类疫苗冷链配送工作。按照国家新要求,加强疫苗冷链运转管理,继续开展省市两级冷链温度远程监控,保证疫苗储运安全。进一步完善“湖北省第二类疫苗采购系统”的建设,将疫苗储存配送企业纳入采购系统管理,同时保证平台数据安全。加强第二类疫苗采购的管理和督导检查,杜绝违法违规事件发生。

加强媒介监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预判蚊虫传播疾病风险,加强对重点县区病媒生物监测的技术支持。完成国家医院消毒与感染监测点在市州的轮动调整,并持续开展监测项目工作,争取首批建立5家“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省级监测点。继续完成新申报城市除四害达标考核,促进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卫生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认定的申报和验收。

针对《梅毒控制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做好薄弱环节的改进和强化。麻风病防治针对《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中期评估结果,进一步落实麻风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提高病人早期发现率。继续推进符合条件麻风病人的判愈工作。

加强疫苗评价中心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疫苗临床研究平台,完善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做好“一次性疫苗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场核查和相关项目的注册核查准备工作。做好相关疫苗临床研究的项目实施。承接1-2个新的疫苗临床研究项目。

(三)扎实有效地为全省血防、疟防达标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全面履行和完成好血吸虫病与其它寄生虫病的法定职责和任务

围绕2018年省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的“决胜传阻保达标、严防反弹保成果、夯实基础上水平”血防工作目标,积极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按照省血防办的部署,以巩固成果、监测成效、防止疫情反弹和不利舆情出现为重点,组织开展对部分重点县市实施达标后的“回头看”,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积极谋划,启动省级层面向国家申报消除疟疾的技术准备工作,切实做好重点县(市)消除疟疾达标的成果巩固与提升工作。

认真落实好全年血吸虫病查病、查灭螺工作任务并下沉参与,组织开展相关的效果评估并指导全省。切实做好血吸虫病疫情风险监测与预警,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指导并参与各地处置到位。强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疫情处置的及时、有效,做好全省输入性疟疾防治的技术指导。加强血吸虫病与寄生虫病的网络直报监控、管理和核实,强化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与产出,做好预测预警分析。提高依法履职和履职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认真谋划组织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争取优异成绩。

(四)创新工作思路,贯彻落实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结合《湖北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站在更高的层次,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提出慢病防治措施和策略。

慢病防治与监测工作要建立长效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突出特色与创新。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规范开展死因监测、慢病监测等常规工作,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积极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协调各防办(牙防、肿防等)的工作,整合思考并推进慢病防治。

    健康管理工作要以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为抓手,以分级分类干预为主要方式,探索以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内容的高危人群规范性管理,推广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模式。

地方病防治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和重点人群尿碘监测、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继续开展地氟病、砷中毒、克山病、硒中毒等重点地方病监测点监测。积极配合省精卫中心,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项目,推动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深入发展。

(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技术指导,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和体系建设

继续以实现全民健康素养提升、成人吸烟率下降、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率快速增加三大指标为目标,以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中国行活动、控烟履约和创建卫生城镇为抓手,着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健康科普大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烟草控制传播活动和卫生城镇创建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的六大阵地建设。

加强爱卫技术指导,做好市、州、直管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指导和复审。承担国家卫生县城(乡镇)的考核和复审,省级卫生城镇的抽查。推动我省创卫指导方法的改进,在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市(州),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其辖区内创建工作,由市(州)级承担具体指导任务。积极参与第30个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

做好全省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动员、实施,发动并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等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并承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建设,促进能力的提升,促进健康教育事业统筹发展。在院中心内部,打破专业壁垒,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协作,优化工作模式,适应健康湖北建设需要。

(六)找准职能定位,创新开展“五大卫生”工作,促进专业发展

研究探索“五大卫生”的职能定位,积极争取省安监、环保、教育、水利、食药监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配合,在履行职能的基础上,创新工作,促进发展。

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食物中毒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指导市州开展流调队应急演练。建设湖北省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系统,逐步实现县乡村信息报告一体化。继续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等项目工作。对疑似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等重点疾病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探索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做好风险预警预测,及时提出预防控制建议。

环境卫生工作以湖北省“厕所革命”行动、健康湖北、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创建为契机,以项目为抓手,开展环境健康监测与评估工作。加强基层技术培训,提升全省环境卫生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继续做好饮用水监测、农村环境监测、空气雾霾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估工作,加强督导培训,保证监测质量,做出湖北特色。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在我省的实施,着重做好100万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新建改建任务的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研究和社会、经济及健康效益的分析评估;做好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乡镇污水处理的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并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撑。

职业卫生工作协助省卫生计生委做好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以实施《湖北省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为主线,着力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基层公卫机构监测能力。继续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职业病防治情况统计分析、职业病网络直报等政府指令性工作。组织开展质量控制等工作。调研职业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启动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备案平台建设。探索开展“健康企业”创建示范试点。

放射卫生工作继续加强放射卫生技术培训与指导,以项目推动工作,逐步建立放射卫生监测网络,规范全省放射相关检测与评价方法,确保多层次强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完善医用辐射防护体系,建立核与辐射风险沟通机制,明确与环保、卫生监督等各部门职责,推动放射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放射卫生相关应用研究。

学校卫生紧扣工作职能,以学生营养与学生常见病监测为抓手,积极探索专业和工作调整,有效整合学校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等工作,统筹规划学校卫生工作。推动卫生计生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统一领导,明确学校卫生中各级各类专业机构的工作职责及任务。继续做好营养项目工作,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对重点人群开展营养监测与疾病负担调查。

健康监护与健康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职业病二级预防方面的专业优势,以职业健康监护能力建设为中心,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健康检查能力建设、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工作。继续做好职业病诊断、疾病认定、职业健康体检、亚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对外技术服务能力,拓展对外技术服务范围。进一步明确临床技术平台在公共卫生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其工作内涵,持续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充分履行省健康管理中心示范与指导职责。

(七)发挥公共卫生安全评价支撑作用,促进学科建设与服务产出

履行好公共卫生安全评价职能,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毒性鉴定,承担我省参与全国地方特色食品协助组工作,支持我省地方特色食品地方标准立项工作。组织完成好省科技厅下达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和行政许可检测工作。发挥动物实验技术平台职能和作用,为光谷生物城的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大小鼠生产的质量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提高产能。加强药物毒代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国家食品毒理学计划。

继续提升技术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满意度,力争在数量上获得进一步提升。积极开拓创新药物、新食品原料评价业务,积极开拓新农药、肥料和消杀产品的毒理学评价业务。开展保健食品功能和毒理的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人群试验管理,提高质量,缩短试验周期。申请农药毒理学试验机构资质并接受现场考核。完成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质量考核工作。

(八)有效利用公共卫生监测信息资源,加强数据分析应用

继续做好传染病实时监测和信息报送,强化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重点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杜绝漏报现象,确保疫情信息报告质量。编撰《湖北省公共卫生监测报告》和《湖北省居民健康白皮书》,加大对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切实为疾病防控起到信息支撑作用。利用技术预见方法开展文献资源和监测数据深度挖掘,探寻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遴选重点研究领域和优先发展技术,促进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公共卫生学科和专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九)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检测能力,切实发挥实验室技术支撑作用

加快全省致病菌识别网建设,加快区域实验室的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能力,及时准确开展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加强全省网络实验室检测队伍培训,强化网络实验室管理。

加强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学监测与风险评估,积极参与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全省结核病、艾滋病、流感、布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监测网络实验室质量技术管理,履行好省级参比实验室职责。完善性病检测体系建设,完成省级性病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健康危害因素风险监测,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水平。承担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环境因素风险监测、人体生物监测、地方病相关监测等检验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检测技术社会化服务,开展健康相关产品卫生学评价、药物代谢、二英等检测技术服务。

加强重要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提升生物安全保障水平。完善BSL-3实验室运行管理。推进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建设,承担全省疾病相关的菌(毒)种与生物样本管理职能。

(十)加强全省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确保检测质量与生物安全

做好全省疾控机构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指导与管理。组织重点专业领域盲样考核、质控考核和能力验证,加强对各级疾控机构检验检测质量的管理和督导。根据各机构的申请要求,完成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重视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修订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

持续加强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最新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宣贯,不断提升全省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覆盖面,开展监督和隐患排查,确保生物安全万无一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