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疾控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4-04-18 11:16:55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2023年省疾控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的领导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力构筑公共卫生屏障,助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推动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3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准备。一是加强新冠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持续开展核酸/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污水监测、药品监测等多渠道新冠监测预警工作。定期针对国际、国内及我省新冠疫情形势开展风险分析与研判,每周形成新冠疫情分析报告并上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为疫情“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做好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密切关注学校、养老机构、农村地区等重点场所、重点地区疫情动态,指导基层加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监所等重点机构的监测及管控,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着力做好农村地区防控工作,开展农村重点人群监测和健康管理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演练工作。有效检验了在不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水平下的疫情防控能力和应对准备情况,为做好我省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应对准备。四是持续做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基因检测及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全年通过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抗体水平检测,及早发现了变异株,判明了再次流行风险,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五是做好健康宣教和舆论引导。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科学开展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加强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重大疾病防控。艾滋病防治以落实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为重点,以第五轮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高质量开展监测检测、治疗随访及综合干预服务,艾滋病疫情保持在低水平流行状态。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强耐药结核病防治,进一步做好学校疫情主动监测,提高24小时单病例预警信号响应及时率,结核病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等关键指标较去年稳中有升。二是开展肝炎综合防治。以丙肝防治为抓手不断扩大既往丙肝报告病例随访试点工作,加大新报告丙肝病例追踪随访力度,丙肝病例核酸检测率及治疗率稳步提升。新报告符合治疗条件的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率持续提升。三是继续做好预防接种。开通疫苗接种查询和实时预约服务,非免规划疫苗采购结算系统全面上线,全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四是巩固寄生虫病防治成果。全省紧紧围绕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达标和巩固消除疟疾达标成果为重点,以加强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监测预警、质量控制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为抓手,全面推进我省血吸虫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9月全省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被确认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状态。

(三)协同推进公共卫生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已逐步实现县、乡、村全覆盖;营养与食品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拟于年底前完成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监测直报对接,实现食源性疾病直报。学校卫生工作与省教育厅联合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强化了全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质量。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全面铺开;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等学生常见病干预率不断提升。因病缺课监测预警系统已覆盖至所有区县,实现了监测-预警-处置流程的信息全闭环管理。 环境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城乡饮用水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人体生物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其中城乡饮用水监测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空气污染(雾霾)监测及国家人体生物监测任务已全部完成。

(四)统筹落实好“323”攻坚行动任务与慢性病防控任务。围绕“323”攻坚行动针对的主要健康问题,系统开展了慢病综合监测,实施重大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推广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医防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先后完成国家和省级慢病示范区建设、健步走激励大赛、“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阳光基金项目管理等任务。地方病防治工作在严格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大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力度。实施了全国地方病巩固提升行动,完成了地方病三年攻坚回头看调查,地方病健康教育在全省覆盖推广。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问健康》电视节目、湖北疾控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湖北疾控抖音、快手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健康教育平台作用,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借助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无烟场所建设等手段,使全省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升。

(五)突出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干部轮训、专题辅导等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助推器”。二是强化组织路线,积极推进基层工作与中心工作、思想建设、文明创建深度融合,开展具有疾控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三是强化提能增效,加强党支部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加强党员思想淬炼和品质传承。四是强化从严治党,开展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执纪与专项治理,把好财经预算决算、基建工程审计关,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举报核查力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工作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着力构建早期监测预警网络和预警机制。全省各级疾控机构组建了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配备了精干高效的专班队伍,建立了日报及周报制度、传染病监测预警及处置制度、工作联动机制等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依托智慧化多点多渠道的“监测预警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创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信息共享互通机制、现场处置上下联动机制。全省传染病早期发现与报告能力、疫情风险研判与处置能力、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风险防范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二)着力打造多病原监测体系。全省依托流感监测、致病菌识别网、国家病毒性腹泻监测和湖北省肠道综合监测等平台,打造多病原监测体系,积极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工作。同时开展对重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基因分型溯源,动态评估新发突发病原体种内传播、跨种传播、人际传播的规律及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及时掌握了传染病尤其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变化,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预警、疫情研判、临床诊治、预防接种等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坚持把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常抓不懈。一是加强各类培训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培训平台。不断完善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CFETP培训基地等8个国家或省级教育培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二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基层紧缺人才。逐步搭建国家-省-市三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结构,培养了大批适应新形势的骨干人才。三是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用型人才培养。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测、职业卫生监测评估等领域开展手把手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指定培训教师手把手带教,重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着力推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省疾控中心挂牌成立省级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指导武汉、宜昌、黄石、潜江等试点地区共同推进疾控监督员工作。通过制定监督员工作清单、建立监督员工作机制、明确组织架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完善评价指导办法等具体措施,打通了异常诊疗信息预警、收集、报送流程,形成工作闭环,明显提升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水平。目前各项试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