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院)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病原监测工作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5-07-09 17:50:19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为全面掌握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监测及蜱虫带毒情况,检验所病毒检测部胡兵博士、潘锴博士自今年5月起多次前往黄冈市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随州市随县,咸宁市崇阳县等地区开展蜱虫带毒监测采样和对当地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导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体为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该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我省流行高峰期为每年5月至7月,丘陵、山区为流行高发区域。

胡博士和潘博士定期在当地从牛羊等易感动物体表采集蜱虫进行病原检测,科学评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疾病流行风险,他们还走访当地疾控中心、基层乡镇卫生院,实地指导实验室检测工作,深入病例家庭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他们提出,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为传染病监测的前沿哨点,亟待提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认识水平,要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敏感性。针对重点地区和高风险人群,要常态化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打印   关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