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孝感】许砦村的那一抹哈佛红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0-03-13 15:00:00来源:孝感疾控 褚丽萍 董航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韩毅在许砦村道路口值守

 

董航(右一)、邹立宇(左一)在许砦村宣传栏张贴防控知识宣传单

 

 “出发!”嘹亮的口号响起,由韩毅、董航、邹立宇组成的孝感市疾控中心农村防疫工作队,踏着坚定的步伐,向孝昌县陡山乡许砦村迈进,他们身上哈佛红的卫生应急服,在这个雾气蒙蒙的清晨显得如此亮丽。

时间回到三天前,2020年1月23日(腊月廿九),武汉封城的那一刻,董航的心一直悬着,单位的同事纷纷取消休假,奔赴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身为一个疾控人,他也有着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的决心。这两年,他一直驻守许砦村开展扶贫工作,单位通知他,扶贫工作队可能有其他任务,耐心等候。

48小时的漫长等待,出征的命令终于来了。董航的心踏实了,临时抽调工作队负责的韩毅,二话不说,整理行装, 90后邹立宇,惜别怀孕的妻子,踏上征途。无数次的卫生应急演练场景,在这一刻真正转为实战。

节前回新疆探望87岁老父亲的原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忠华打来电话:“市直207个工作队,你们是这场防疫阻击战中的 ‘特种兵’,一定要肩负起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李队长的嘱托历历在耳,是鞭策,是期望,更是疾控人的决心。

到村后,工作队发挥技术优势,联合村委会,迅速成立防控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把重心放在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以及人员流动管控上,兵分五路同时开展大摸底,大排查。

许砦村人口基数大,分布零散,外地返乡人员多。摸底排查工作持续到晚上,共登记在村人口847人,排查出武汉返乡人员112人,并对他们进行详细询问登记,包括返乡时间、乘坐车次、生活轨迹,接触人群等信息。深夜回到办公室,大家又马不停蹄的整理信息,汇总数据,不知不觉中已是凌晨一点,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第二天早上八点,队员们与村干部一起商议,决定封闭村组路口,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尽快控制人员流动。九点,入户体温监测、发放张贴防控宣传、重点环境消毒、路口巡视等工作依次展开,忙碌的一天过去,最后一条健康档案信息输入完成,又是凌晨。

自此,队员们白天入户体温监测、村组巡视,晚上路口值守、打更宣传,深夜资料整理、信息上报的防控工作流程已形成。每天睡眠四五个小时,一日三餐基本靠泡面,苦不苦?累不累?大家没有一句报怨,用他们的话说“疫情战场上,身为疾控人,舍我其谁?”

1月31日,韩毅得知许砦村5组武汉返乡村民王某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与村支书商议立刻联系乡卫生院就医,邹立宇对其家中进行消毒,董航则对其一家三口进一步调查,排查出王某的密切接触者2人,丈夫柳某的密切接触者9人,并对其丈夫和两岁女儿实行居家隔离观察。四天后,王某确诊新冠肺炎,工作队即刻将其丈夫和女儿移送至乡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3月1日,王某治愈出院。在这起疫情处置中,防疫工作队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将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扼杀在摇篮中,村内自王某之后再未发现病例。

初春的夜晚,天气骤变,雨雪交加,韩毅来到村口搭建的帐篷值守,篷内零下温度,穿在身上的棉衣也透着寒意,晚上他和村干部冒雪加固阻隔栏网,回到宿舍,一身雪水,满脚泥泞。

董航说起自己的一家人,充满了自豪“我们一家都在抗疫一线,妈妈和妻子在医院坚守岗位,爸爸是个老党员,在防控指挥部工作。” 许砦村发现确诊病例后,村民担心自身安全,为让老乡安心,董航二话不说,从租住的村民家中搬去办公室住。

邹立宇,每天与怀孕妻子短短几分钟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工作中再多苦再多累都不怕,只有对妻子的这份歉意,让他深深自责,可是疫情当前,他作为一名年轻共产党员,一个疾控人,别无选择。 

许砦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有序开展着,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村民们居家隔离,志愿者自发值守路口,派送物资,连续多日的病例零报告已经看到了曙光。不久的将来,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可能记不起韩毅、董航、邹立宇的名字,但是穿梭在村湾里的那一抹哈佛红,一定会让村民们想起曾经守护他们健康的疾控人!




 打印   关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