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门】携手战“疫”的检测人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0-04-03 08:00:00来源:天门疾控 张浩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在天门市疾控中心,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不与病人直接打交道,但是他们却“战”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英雄的检验检测团队。

从1月22日投入战斗到现在,中心三楼实验室夜夜灯火通明,来自三地的检测精英们在这里携手同行,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博弈,为病例确诊发挥着“一锤定音”的作用。

 

    天门检测姑娘:迎难而上写担当

1月21日,我市首次报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当天下午,16份样本送到实验室,必须尽快开展核酸检测,为新冠肺炎确诊提供依据。虽然说以前也做过核酸检测,但是,这一次面对的是传染性很强的新冠病毒,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关键时刻,李谢蓉、陶阳阳、金司仪、赵令璐四位“90后”姑娘主动请战:“我们年轻,身体好,就让我们上吧!”

22日晚上8点,安静的大街上已经看不到几个行人,实验室的灯仍然亮着,检验组全体人员还在挑灯夜“战”。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谢蓉、金司仪穿戴好防护装备走进了实验室,开始了首个疫情样本化验检测。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我们的检测姑娘毫不畏惧,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实验准备、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分析……十余道工序,她们严格按规程操作,一丝不苟。

次日,检测结果送省疾控中心复核完全正确,得到了省疾控中心的认可、授权,为我市及时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核酸检测要与可能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标本“亲密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我们的检测姑娘必须穿戴密不透气的防护装备在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连续工作至少6个小时。而这样的过程每天至少要经历2次,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每次脱下厚重的防护装备,她们身上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透了,脸上也压出了深深的印痕。这时,我们的检测姑娘总是笑着对镜子里的自己说:“这是最美的战绩。”

 

四川专家组:千里驰援担使命

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全面暴发,每天送来的样本量剧增,检验组全体人员24小时超负荷运转,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身心俱疲。危急时刻,四川省疾控中心的4名实验室检测骨干——祁腾、张书、周、张林主动请战,火速集结,告别温馨的家、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病中的宝宝,带着实验器材装备和应急防护物资,紧急驰援我市,支援实验室检测工作。

1月31日晚,专家组抵达我市,他们顾不上休息,连夜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根据检测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实验室检测工作手册》。

第二天一大早,专家组就与检验组12名成员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加之检验组成员之间磨合时间短,专家组加入后,实验室首日完成标本检测量只有64份。

“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得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专家组组织检验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并确定了一名专家带一名成员的“一带一”工作方案。自此,每天的工作小结会,成了检验组的固定环节。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检验组的工作机制渐渐理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日检测标本量最高可达256份。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4位专家的智慧、担当与坚守。从过来支援到现在,专家组每天都与检验组成员们一起,全副武装、并肩作战,“白+黑”、“连轴转”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虽然辛苦,但是他们仍然斗志昂扬,激情满满,誓与病毒斗争到底!

 

 

东莞检验师:请战支援显大爱

在这个团队里,还有一位特殊的战士——来自东莞常安医院的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春节前夕,钱珊英和丈夫、女儿回天门老家与亲人团聚。因为疫情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封城封路,本来打算赶回广东参加抗疫工作的她无法出行。看到电视上报道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可是自己却困在老家不能出力,钱珊英心急如焚。这时,她所在的东莞常安医院向员工发出倡议书,倡议在湖北未返东莞的医护人员就近支援,投入当地的防控工作中。早已坐不住的她立即行动,致电天门市疾控中心请求就近支援。

来到疾控中心后,科班出身的钱珊英经过培训,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第一次参与核酸检测,钱珊英穿着防护服、戴着减震护目面罩等密封性极高的装备,在负压实验室连续工作了四五个小时,刚开始她有些透不过气,甚至出现了头晕的状况,但是她没有退缩,硬是坚持了下来。

一个多月来,钱珊英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密闭的实验室内里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很累,但是值得!”钱珊英笑着说。

 

只要疫情持续一天,检测人员就会坚守到底,为天门人民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他们相信,美丽的街道会重新熙熙攘攘,温暖的阳光会再次照射在人们灿烂的笑脸上。


 打印   关闭 

相关推荐